查看原文
其他

奎屯历史沿革与地名

戴良佐 江西地名研究 2022-03-18

点击蓝字

关注我们



奎屯是新疆北部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城市,1996年,有人口25.7万人,地处天山北麓,准噶尔盆地西南缘。它西临乌苏县,南靠独山子,东与沙湾县为邻。是新疆的交通枢纽,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三地区的交汇点。新中国成立前,奎屯发展缓慢,是“丝绸之路”上几户人家的一个小驿站和村落。


奎屯汉代为乌孙国地,晋为铁勒部,北周属突厥,隋属西突厥处木昆部。唐永徽中破之设郡县,属昆陵都护府。后唐时属辽,元代为回鹘地,明代为卫拉特地,后属准噶尔。



“奎屯”一名系蒙古语,意为“极冷”。相传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过境时在此宿营,正值严冬。这些剽悍铁骑不禁大呼“寒冷”。便以此命为地名。


乾隆时期,哈萨克族内附清政府,其中一部分安置在奎屯、乌苏一带游牧。哈萨克牧民看到奎屯遍地泉水、清澈见底,故又把奎屯称为“哈拉苏”,哈萨克语意为“清泉”。但人们仍习惯称为“奎屯”。

“奎屯”地名的出现,始见于1763年成书的《西域图文志》称:“奎屯,准语,地居天山之阴,气候早寒,故名”。


《钦定皇舆西域图志》卷十一称:“奎屯。在库尔喀喇乌苏东五十里,东有长河,当孔道。旧为布尔古特台吉呢吗游牧处。呢吗内附,授职从征。后附阿睦尔撒纳,劫将军和起。乾隆二十二年,将军成衰扎布遣副都统由屯追至哈什郭勒上游之阿尔齐图山口,擒之,伏诛。其地东与迪化州绥来属,安济哈雅接界,旧相毗连为一部。自奎屯北行九十里为库尔郭勒东境,又九十里为沙拉乌苏,又七十里为鄂伦布拉克,又北接塔尔巴噶台界”。早在清乾隆年间,为战略要地。


因地当孔道。当时也为北道上的一个军台。乾隆五十年二月十三日(1785.3.23)唐山知县赵钧彤被谪戍伊犁,途经奎屯,在《西行日记》记日“十三日,发安济海台,至奎屯台七十里,晓发,出村人深树中,树皆老榆。……十里出树。睹村舍人七八家。村名亦戈壁头。……又三十里至戈壁上村名也。……炊复行。……又三十里渡小渠,渠西顿茂草,复有老榆树,约数百株,柯条森疏,阴满地漏日光,穿林人。睹村落,人七八家。屋舍逐树隙,则奎屯军台。又脱戈壁矣。奎屯乃库尔哈喇乌素城东境也。戈壁头以西约二十里。路侧有木牌,字□灭不可读。御者日,界牌也,盖绥来县界止。十四日发奎屯台至库尔哈喇乌素城七十里。”


从上文看

奎屯是绥来县与库尔喀喇乌苏城交界处一军台。东与安济海、西与库尔喀喇乌苏相距各70里。

至清光绪十年(1884)

新疆建行省后,刘锦棠奏请改军台为驿站。于是奎屯又为驿站。

据《清史稿》卷七十六记载

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“管驿九:西湖、奎屯、普尔塔齐墩、木达、固尔图、头台、二台、小草湖、鄂伦布拉克”。当时奎屯又为直隶厅属第二个骚站。但同时又是属库尔喀喇乌苏(今乌苏县)的一个村庄。据《新疆图志》建置二库尔喀喇乌苏条称:“有庄九,曰奎屯庄,位于城东七十里”。

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土尔扈特东归后

清政府在土尔扈特建立盟旗制度。渥巴锡所率之众被称为旧土尔扈特,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路。奎屯和库尔喀喇乌苏同为东路右旗。由渥巴锡族弟巴木巴尔率领,至乾隆三十九年(1774)由其长子车凌德勒克继任。直至光绪二十四年(1898)由帕勒塔率领。

从清代至民国150多年的各种行记

对“奎屯”有各种不同的记载。嘉庆洪亮吉《遣戍伊犁日记》作“奎敦”。祁韵士《万里行程记》、林则徐《荷戈纪程》作“奎墩”。《徐旭生西游日记》作“奎通”。唯有赵钧彤《西行日记》、方士淦《东归日记》、李德贻《北征日记》、谢彬《新疆游记》、吴蔼宸《新疆记游》作“奎屯”。实际上,“奎敦”、“奎墩”、“奎通”、“奎屯”都是一地异译。

从清末至民国

奎屯的风土人情,在几种行记中略有记载。

清末时

受聘于伊犁陆军学堂教官李德贻曾于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(1907.4.2)途经奎屯,在《北征日记》中日“九十里,奎屯庄,此地盛产柳花,可作药用,或茶用。”

民国元年(1911)

裁奎屯驿站。

民国六年(1917)

北洋政府财政特派员谢彬,途经这里,在《新疆游记》称“上午八时发安集海,西行。……四十里,奎屯驿,车店一,小店三。附近有矮树,迤北有远村。乌苏县役来此设午尖。饭后仍西行,道旁渐见树木”。

1928年12月18日

西北科学考察团斯文·赫定、徐旭生等一行从塔城转俄境乘火车东返,也途经这里,称:“又四十里,过奎通”。未作详细记载。

1930年7月15日下午五时半

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东返,途经奎屯,在《蒙新考察日记》中记载这里有客店2家,客店主父马文华,已105岁,是左宗棠西征军的哨官,曾面礼两次,立有战功,头顶及胸均有伤痕。现已经商致富。黄先生访问了他,了解到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往事。

1949年9月25-26日新疆和平解放

奎屯为乌苏县一个乡。有农牧民100多户,多为哈萨克族。1950年,中苏石油公司成立,这里属独山子矿区的一个牧场,场部设在老街。

解放初期

奎屯仍是不毛之地。东部沼泽地带,野鸭戏水,芦苇茂盛。西面是戈壁滩,黄羊出没,人烟稀少。

1957年3月

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的官兵,从炮台开进了奎屯,建立了师部。从此拉开了建设规模,战士们自力更生,白手起家,在这里开垦了大片土地,办起了工业、农业和商业,建立了化工、棉纺、印刷、木工、食品、面粉等工厂。到1961年已出现城市雏形。1975年9月,国务院批准设奎屯县级市,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,城市辖区面积1036平方公里,从此步入经济发展时期,揭开了新的一页。

1987年

全市社会总值达2.8亿多元。财政收人仅次于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,居第三位。1990年在全国126个财政收人超亿元的县(市)中,奎屯市已居首位,总收人达1.84亿元。1991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6.1亿多元,比1987年翻一番多,进人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4000元城市的先进行列。1992年3月,自治区批准成立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,从此加快了建设步伐。


奎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。阿-独-库公路干线纵贯准噶尔盆地,在奎屯市区与北疆主要交通干线乌-伊公里(312国道西段)十字相交。兰新铁路西段经奎屯市向西直至边境,可通达荷兰西部的海港城市鹿特丹,东至连云港。奎屯是国际干线进人我国后第一区段列车编组站,是新疆西部的主要客货集散地,也是我国对西开放的前哨阵地。


奎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种项目正在兴建,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奎屯市已成为继石河子后准噶尔盆地又一颗明珠。



来源:《新疆地方志》1997年第3期

作者:戴良佐

选稿:周辰

校对:耿曈

转化编辑:陈汶灵

责任编辑:黄馨烨


往期精彩

河南省县市地名的地理因素及历史变迁

杭州下城多举措保护地名文化

河北省地名文化基因的提取与基因库的构建

“辽水”、“辽海”地名考

中国地名的文化地理特点



微信扫码加入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
QQ扫码加入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